首页 资讯 正文
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一个支部团结127个姓氏 扶贫搬迁村实现振兴嬗变

体育正文 39 0
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一个支部团结127个姓氏 扶贫搬迁村实现振兴嬗变
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一个支部团结127个姓氏 扶贫搬迁村实现振兴嬗变

新华社武汉(wǔhàn)7月3日电(rìdiàn) 题:一个支部团结127个姓氏 扶贫搬迁村实现振兴嬗变 每当夜幕降临,武当不夜城的“高光时刻”就开始了。华灯璀璨,古韵(gǔyùn)流转,身着汉服的演员穿梭巡游,特色小吃香气四溢。人们很难想象,这个现代感十足(shízú)的沉浸式休闲街区,隶属于湖北省首个由易地(yìdì)扶贫搬迁形成的行政村——十堰市(shíyànshì)郧阳区龙韵村。 游客(yóukè)在龙韵村的武当不夜城游玩。 程洋 摄 这个汉江河畔的行政村建成于2018年,安置了24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843户,共计3044名村民。刚搬来时,村子只有160亩(mǔ)地,目所能及的地方(dìfāng)都是荒山坡,村集体没有任何资产(zīchǎn)。 一个村出现了127个姓氏,许多隔壁邻居相互都不(bù)认识。既没有物质积淀,也没有情感(qínggǎn)纽带,怎么搞发展? 2021年换届选举,李小敏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,他决定先强(xiānqiáng)组织、聚人心。村里很快制定(zhìdìng)了村规民约,发扬基层民主,规定决策前必须(bìxū)开“院坝会”听意见,逐渐形成“村党支部引领+专业公司指导+群众主体+形成决议”的基层民主运行模式。 为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,李小敏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,耐心做工作,得到了有关村民(cūnmín)的理解和支持,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40亩(mǔ),实现了“零补偿”拓展发展空间,村里(cūnlǐ)可用土地很快(hěnkuài)扩展到600余亩。 同时,党支部积极争取资金(zījīn)政策,在(zài)相关专家指导下重新规划村庄(cūnzhuāng)。他们(tāmen)在设计中融入“郧山汉水”“秦楚风貌”等特色元素,改造升级房屋31栋,融合了24个迁出村民居风格,让“乡愁”在新家园重新落地生根。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后,李小敏发现,由于村子离城区不远,有时候晚上会(huì)有游客来村里散步,还吸引了一些商贩摆摊卖小吃和工艺品。“那么多(duō)现成的新场地(chǎngdì),为什么不自己发展(fāzhǎn)休闲街区呢?”李小敏与大家一合计,决定引入“夜经济”模式,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开发。 2023年五一小长假,武当不夜城一期(yīqī)璀璨开街,迅速汇集200余个(yúgè)游玩娱乐、国潮(guócháo)美食、文创展览等业态主体。开街仅半年,游客量即突破200万人次。   游客在龙韵村游玩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宋立崑 摄 今年33岁的岑丽,2018年从史家院村安置到龙韵村。搬迁初期,全家收入仅靠丈夫外出务工。武当不夜城(bùyèchéng)开街(kāijiē)后(hòu),岑丽先是到街区一家手工艺品店打工学习,又参加了(le)村里组织的文创技能培训,随后在不夜城开设了自己的小店,取名“国潮编织(biānzhī)局”,售卖手工编织的文创饰品和国潮服饰配件。 “以前背着大包挤公交去市区卖货,月入仅几百块。现在(xiànzài)月营业额稳定在8000元(yuán)左右,旺季能过万。”岑丽说。 据统计,武当不夜城开业以来(yǐlái),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,带动1000多位周边居民创业就业(jiùyè),周边房屋(fángwū)租赁均价也翻倍增长。全村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38万元,村级公司从无到有发展至(zhì)8家,村集体纯收入跃升至151万元。 “家底”厚实了(le),针对需要“拉一把、扶一程”的群众,村里发动党员,整合之前的扶贫产业,共建升级为乡村(xiāngcūn)振兴兜底产业。 记者采访时,村民(cūnmín)蔡永久和王兆芬两口子正在龙韵村香菇(xiānggū)种植基地里为菌棒点种。他们所在的香菇种植基地有60亩,由本村党员(dǎngyuán)陈雪锋带头共建。 蔡永久一家曾是贫困户。脱贫攻坚期间,蔡永久跟着村里聘请(pìnqǐng)的技术员学习香菇种植,王兆芬则被安排在村里的袜业车间工作,全家得以脱贫。“今年我的香菇大棚年产量预计可达3万袋,纯利润约10万元。”蔡永久说(shuō),“规模扩大了,老婆也辞职回来一起干了。”此外,龙韵村还建成(jiànchéng)共享生态(shēngtài)农场、落日咖啡、江畔露营基地等多元业态,确保村民(cūnmín)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有活干、有钱赚。 记者在村子的(de)中心广场,看到(kàndào)一座约10米高的雕像——有郧阳特色(tèsè)的砖石结构两层民居,“坐”在一艘巨轮上。村里人说,这象征着从郧阳各地搬来的乡亲们,既能同舟共济共度时艰,也能乘风破浪奔向未来(wèilái)。 图为龙韵村(lóngyùncūn)中心广场的雕像。(受访者供图) “这座雕像是我们村的文化根脉,也是我们这些(zhèxiē)年团结奋斗历程的生动表达。”李小敏说,“未来,我们还要(háiyào)继续坚持文旅农互融、村企民共兴的路子,扎实(zhāshí)推进(tuījìn)乡村振兴,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”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一个支部团结127个姓氏 扶贫搬迁村实现振兴嬗变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